上海原创学术期刊影响因子“普涨”,“跑赢大(2)
整合发展,加快优秀科研成果的全球化和立体传播
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,期刊业和出版业也面临着数字化的挑战。转型。早在2016年,上海大学、东方网、上海期刊协会就联合签署出版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,探索期刊从内容生产到传播出版与新媒体在“科技”方面的深度融合。和“传播”。
《电化学能源评论》是刚出版三年的新刊物。该刊于2018年启动后不久,上海大学教授、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久军和编辑组尝试发表第一篇视频论文《水电解:什么是理想的电催化剂》在出版物中。研究人员无需浏览全文,即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了解电解水研究的现状、挑战和发展方向。视频论文在一个月内获得了3000多次点击。
新的发表形式放大了文章的影响力,增强了期刊的权利说话。截至今年8月,张久军的视频论文下载量超过1.5万次,被引87次,远远超过《电化学能源评论》所有文章的29次。不仅如此,这篇视频论文还被施普林格微信公众号、全球第二大科技期刊出版公司等转载,《电化学能源评论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,半年后,杂志稿件翻倍,文章平均下载量增长60%,读者遍布全球。
在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基金的支持下,上海大学学报拥有已开始逐步建立融合出版实验室,通过传统纸质媒体与AR、VR等新技术的融合,开展学术期刊的富媒体出版,加速优秀科研成果的全球化、立体化传播。
作者:沉秋莎
图片:各期刊提供
责任编辑:任泉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文章来源:《学术月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xsyk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813/561.html